123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20130102 藝術與博覽會

Universal Exposition 1851  --  Crystal Palace
Universal Exposition 1851  --  Crystal Palace

1935年的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博覽會,始政意即日本人開始對臺灣實行政治管理統治。此年,日本已確定實行南進政策,臺灣做為跳板,為日本南進的鑰匙。這個展覽呈現了臺灣國力強大的面貌,也間接表明日本的殖民狀態。而博覽會與藝術到底有何關係?可閱讀程嘉德的相關論文。1851年英國所舉辦的萬國博覽會,首創博覽會形制,其水晶宮原為溫室,對於來訪的人而言,看到栽培的物種之豐富可知此帝國之強大。這樣透過擺很多東西吸引眾人觀看的方式,與博物館、美術館的操作模式如出一轍。萬國博覽會會場營造出商品饗宴的氛圍,全國達三分之一人民前來參觀,如此有效的動員能力主要由入場費的階級與時段、鐵路於1840至70年20倍的增加(背後商機無限)以及媒體的傳播促成。會場的展覽動線也設計了人民的觀看、解讀方式,十九世紀中葉人們的觀看慾望增強,為印象派趨起的環境。1867年巴黎的萬國博覽會便以同心圓形式設計會場,一環環由內而外的會場陳列著相同類型的展覽品,一道道由中心向外的直線放射場地為各國的獨立展場,其中有茶館設立,以便外國人停留認識該國文化,日本當時則以浮世繪的藝妓為服務員。萬國博覽會展現各國國力、資本主義,也促成商品與名牌的趨起。一樣東西進入博覽會這樣娛樂性質的環境,軟化了原有的意義,於是,我們所見的可能是最不像該國的一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