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20120926 台灣藝術概論


以〝公視〞所拍攝的【台灣百年人物誌-雕刻家黃土水】為例,剖析影片中的敘事手法與其觀點,提出美術史自身的限制,也就是敘述及觀看方式的侷限。美術史並非歷史!它不過是諸多作品排排站罷了! 我們從藝術史中所閱讀到的作品只是該年代的部分作品,那麼,所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由誰挑選?是基於何種立場? 還有,我們從藝術史中接收到的皆是影像並非真品,那麼我們觀看的東西到底算甚麼?  1990年代台灣的美術史成為顯學,與台灣相關的研究興起,然而,視覺觀看經驗轉化成文字的過程,產生文字與作品之間曖昧不明的問題,由於美術史的束縛,撰者不一定看過真品。我們可以試著上網查一下黃土水作品的資料,以文建會-台灣網路美術館為例,從釋迦象的說明可發現撰者的書寫範圍恰恰合乎一張平面的釋迦像影像,一點也沒有超出2D,我們無法得知背面狀態,更不用說作品的肌理,我們只能撿到不斷需要自行猜測與拼裝的含糊詞語。紀錄片則不斷地透過定位、學者陳述、演員扮演黃土水進行製作、陳述作品理念、帝展事蹟等營造神話。黃土水入選帝展(也就是殖民母國的展覽)代表著台灣文化的勝利,不但激發了台灣民族運動人士更是賦予台灣人信心,水牛創作為主的作品則是描寫台灣的鄉土意象,從許多資料中皆可閱讀到這樣英雄化的黃土水。事實上,台灣近代美術的確源於日本殖民的教育,然而台灣美術史的角度隨著對象會不同有不同說法,例如此紀錄片中對於日治時期的黃土水,強調他不師承、不輕易求救、自行摸索的精神,然而觸及中國觀點則不同,如果依然強調無師承,從文化、政治歷史脈絡看來,容易造成台灣為化外蠻地此類形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