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電影《黑袍》



黑袍此部片為真實故事,呈現文化傳播過程中的衝突與偏見,不禁令人問起何謂文明?何謂野蠻?然而,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值觀能拿來比較嗎?怎麼可能!我想這是我們這年代的主流認知。畢竟,倡導多元文化的觀念早從小學社會課本,持續延伸至國中、高中課程。不過,削去我族中心主義、尊重及多元並存的世界觀,遲遲趕不及國際化引來的種種迫害,也是這些傷痛促成反省,才融進大眾理所當然的認知。一種較良善的價值觀是得經過多少時間才能均勻地滲染世界,而那些錯誤隨著時間過去,是多麼輕易地被同情、原諒。這些錯誤恍惚地向是從未發生過一樣。
傳承此事有其難度,佛教傳法不過三代,且,過去傳法不如現今以廣布於世為目標,而是傳得精、準,流佈於小眾、一對一傳承。然而,資訊氾濫的世代,急促的我又傳承了甚麼?過去與我又有甚麼關係?教育體制中的歷史書寫了事件的因果、時空關係,弔詭的是,當我回到個人生活、社會,歷史是多麼輕易地、自然地給我拋諸腦後。那些從未親臨的過去,我無法認識。若是如此,無效地傳承不如別傳承,但人又怎麼有辦法輕易地捨棄過去?那麼,過去到底如何被有效、深刻地傳承?又,人類得等到甚麼時候,才能更開闊地去看待當下與未來,避免後世反悔 ? 身為一個人,我們都知道渡過自己的生命不是件容易的事,諸多難過、苦痛與各種磨練,何況由人個體所組成的人群、社會、國家、世代,怪不得古人會談安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人所面對的問題皆同源。
一如電影劇情,愚昧的歐洲人以狹隘的文化觀點看待他者,以為自己是文明,面對從未見識、無法理解的美洲原始生活,認為是野蠻。他們強行置入文明試圖改變野蠻,聖經在此一如觀世說明書,由迷信者濫用橫行於世,以聖經誤會眼前所見。而傳教士傳教過程面臨極大難處,雖僥倖透過疾病收服卻非出自誠心理解。文化的介入除了在精神也在物質,歐洲人販賣槍枝給結盟的印地安部族,隨著部族間的戰爭,槍枝的進口改變了當地原有的政治生態。劇中,男女交歡為傳教士視為野蠻,對原始部落卻是自然之事。歐洲男孩對印地安女孩一見鍾情,遂引發追求,這對年輕男女的互動與傳教士對於印地安人,甚至是歐洲對於美洲原始部落有著極大對比,男女之情的引發不為知識、文化差異所侷限,源自身為人最單純、根本的美好狀態,而後兩者卻是同樣身為人最衝動、直接的醜陋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