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20121031 作業:藝術與政治;公視的陳澄波


問題1. 請分析政治與藝術兩者之間的關聯性?為何藝術會跨越到政治的範疇裡?


人類群聚後,共同創造了社會,組織形式由部落演進至國家,學者分析了世界,從世界的運作中撕出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概念,而這些概念只是基於不同的切入角度,他們所指的還是回到同一對象。政治做為權力分化的領域,無所不見,存於個體間、眾人間,也存於經濟與藝術中。同樣地,經濟存於文化與政治中,文化存於政治與經濟中。藝術做為文化之一,同樣在呈現人的價值觀,隨思想而行動的人類在藝術與政治裡,不過是各自選擇了不同行動方式呈現其價值觀。若問藝術為何會跨越到政治的範疇裡,我反而想知道所謂的「範疇」是甚麼東西,若真有範疇這東西,誰說範疇不能被跨越?如果可以跨越,難道真的有範疇存在嗎?如果不能跨越,理由為何?回到藝術與政治,他們不都是人類思想的呈現嗎?他們的不同僅僅在於形式。然而,隨著當代藝術的形式火速開發,霸道地近乎無所不能,倘若藝術的形式近似政治的形式,藝術如何與政治區分?若藝術挑戰藝術的界線,以虛構、混淆現實為核心,那麼我們便能確定藝術與政治在某種程度上從未侵犯彼此,因為不論是被動或主動,我們總能知道那是藝術。當然,藝術與政治誰為虛構又誰為真實很難說,既使是我們所認為的現實生活也不盡然真實。                                                                                                     

問題2. 透過公共電視油彩的化身陳澄波的影像所建構的藝術家陳澄波之型塑內容為何?

 影片開頭即陳述到:「沒有人能預料到,這個在巷口賣花生油的小男孩,日後竟能成為揚名國際­的臺灣油畫大師。」在此,國際(整顆地球)、台灣、油畫(西方繪畫媒材)三者的運用,壯烈地呈現陳澄波的偉大,然而,到底陳澄波這個油畫大師是揚名國際還是亞洲,或者於中、日、台之間呢?1895年陳澄波出生於嘉義,家境清寒,那年代的台灣經濟狀況普遍窮困,影片中,透過現實環境的困苦襯托出陳澄波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情,除了經濟上的對比,也運用文化與政治立場的對比,進而表現遊走於中、日、台的陳澄波對家鄉的­感懷與其努力不懈的精神,以及無窮的生命力。而這樣強韌的生命精神似乎就代表了台灣,為台灣當時尷尬的民族立場爭了口氣。文化上,以陳澄波赴日求學而不師承於學院,卻又能夠入選學院體制下的帝展此事,突顯陳澄波天才的一面,讓陳澄波身為台灣人的背景有其功勞在。影片中雖然強調他創作的獨立自主,但似乎忽略陳澄波對於當時學院的觀點,到底為何遠赴日本學院學習的他選擇脫離學院? ?或者這只是個誤解?而當時學院的真實環境為何?進入學院而又脫離學院卻又受學院認同,這顯得矛盾而在影片中則視為傳奇。政治上,將個人創作與與國家歷史連結,二二八作為台灣歷史傷痛,也常是選舉前的炒作招牌菜,亡於二二八事件的陳澄波在此又被批上一層傳奇,關於他的精神與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