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9年9月9日 星期一

【布拉格藝術學院AVU-TNUA交換】108年度學海飛颺計畫心得-『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一、   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 Studio Works – Intermedia 2 
   
工作室實作
|例行討論|整整一天
Intermedia 2工作室是由Dusan ZahoranskyPavla Scerankova兩位教授負責,他們是一對夫妻。助教是Roman Stetina

初次看到選課表上Studio Works的學分數20嚇一大跳,台灣碩士課程通常都3學分一門,想說學校是不是寫錯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工作室課程為時一整天,視各主修老師彈性調整,以Intermedia 2為例,我們每週二的討論課從早上九點開始,午餐大家各自到學餐點餐再回到工作室一起享用,飽餐後再一路聊到四五點,接近學期末則較早結束,約一兩點散會。

工作室課程以討論、分享為主,我們工作室滿班15人,每次上課由5-6位同學分享,剛開學分享自己上學期或暑期進行的作品;學期中開始分享這學期的創作計畫以及新發現;學期末分享作品進度並討論如何展覽。其中,不論是芝麻綠豆小事,大家都非常歡迎,可以是最近看的展覽、最近關注的藝術家、想要呈現一段表演、想要分享一個身體經驗、想要分享一則網路趣事等,這裏沒有師生階級,也沒有尖銳而絕對的批判,更沒有迷戀學術敘事的壓力。一次分享,可能是讓大家笑一笑;一次談論,可能是讓大家大開眼界;一次發表,可能是讓大家激發想像。
在這裏你笑得、說得、做得很輕盈。因此得以透明真誠,相信自己的創作之路,堅定地走下去。

|作品計畫|邊界之間
這學期創作計畫為“Between Borders邊界之間”靈感來自遠赴歐洲的移動經驗以及移動上的時空變動,從台灣到捷克,從島嶼到大陸;從捷克到德國,從大陸到大陸。在國界的劃分下,歐陸各國共享著相同的地質景觀,在綿延不絕的土地,透過標示或記憶去意識邊界的位置;回到台灣,我們的邊界是海洋,有著顯著的地質差異,以及移動限制,在歐陸移動的過程啟發我探索捷克邊界的計畫。


邊界在哪?透過Goole Map的放大功能,捷克邊界從細到粗,從看似清晰到曖昧不明,最後,當你啟用街道實景功能後,不禁對邊界的景觀感到困惑,他們是一條馬路、一片森林、一片雪、一條河等,邊界到底在哪?在同樣的土地上,哪裡不一樣了?邊界真的存在嗎?他是以什麼形式實質存在呢?又是以什麼形式存在於人民心中呢?
我以Open Call 的形式透過網路與朋友號招,拜訪居住、工作、求學於邊界的朋友,考察位於自然、城市、村落的邊界樣貌,並與當地人交談邊界歷史,邀請朋友在邊界進行一場遊戲。


其中,我特別關注自然場域的邊界劃分,除了透過溪流劃分格外顯著之餘,雪地、森林、草原等的地質上,時常沒有明確標示,對於身為外國人的我而言,這些場域同質而自由,對於當地人而言卻是異質而侷限。在同一片雪上,人類透過文化、政治、經濟劃分彼此界限,二戰前後,邊界從形而下轉換成形而上的存在。
九零後出生的年輕人處於申根開放的機制,形而上的邊界意識一代代削弱,恰恰反應出邊界當今的模糊性。現地行為以邊界中線為背景,與朋友進行遊戲,遊戲內容包含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氈黏球等,將邊界想像成是球網、一個區分你我的基準,隨著球與玩具來回於邊界兩側,想像著網子大略的位置,在身體移動的過程,那張“想像的網”不斷浮動,一如當今年輕世代對於邊界的意識。

|下課之後|舉杯起舞
下課後,工作室總有事情發生,打兵乓球、喝紅酒、放火、燒桌子、跳舞、唱歌、創作等。讓我看見捷克人的浪漫與破壞力,驚嚇之餘我將這些特質視為直率的表現。若說台灣人擅長把體貼與關愛直率表達,捷克人則格外擅長把無聊與反骨直接抒發。想想,校園內外、布拉格市區、捷克境內,塗鴉與貼紙文化蔓延,許多的小幽默與破壞成為生活風格,被城市保留接受,暗示著無比大器的自由。


|校外教學|德國柏林
每個工作室在每一學期皆有校外教學,學校補助交通、住宿、部分展覽演出門票,飲食、部分展覽門票費用需自行負擔。我的工作室Intermedia 2規劃了兩天一夜的柏林行,參觀Akademie der KunsteHamburger Bahnhof–Museum fur Gegenwart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KINDL四間美術館,以及Volksbuhne劇院的參與式演出“Coming Society”

|小旅行|一日流浪
Intermedia 2裡有兩位博士生,Stepan Mrnz近年作品是關於流浪漢,他行走於都市的邊緣地帶,拜訪流浪漢進行考察,甚至短期成為流浪漢,深入了解邊緣世界的樣貌。Stepan帶領工作室學生進行兩天一夜的流浪,行走在廢棄軌道、荒地、草叢、橋下等灰色地帶,探索流浪漢的藏匿基地,欣賞他們精心建立的家園。藏匿在樹叢內的家多是用藍色帆布搭成的帳篷,大至八人帳,小至三人帳規格。主帳外,還興建門牌、花園、小農地、花拱門入口等,佔地有大有小,有的自己住一區,有些三帳住一起。此行令我大開眼見,一覽文明都市內隱藏的化外之地,看見另一種地下文化。

|期末展覽|平行世界
我們工作室有兩間緊鄰,主要上課的空間約有50坪,另一間30坪,學期間作為學生工作室使用,學期尾聲則變成展覽空間。起初我很納悶工作室要怎麼當展覽空間,畢竟雜物一堆、作品四處放、家具也在、工具間滿滿,難道是很簡單的呈現而已嗎?No!我完全低估AVU對藝術的狂熱了。在期末展空間分配完成後,助教訂定日期集結全班打掃,他們說Clean簡直就是搬家等級,把雜亂無比的工作室整個“清空”


【 Printmaking 
   
版畫


|例行課程|自由選版
台灣的版畫課將不同技術區分為不同學分課,在選課時選擇該學期想學的技術。在AVU的版畫課中,學生可以隨時選擇任何媒材創作,版畫教室由一位教授與三位助教負責,三位助教分別負責孔版、蝕板、石板印刷,想學什麼就去找負責的助教。上課時間每次三小時,其餘時間若想創作可以詢問教授時間,器具也可登記借回家繼續工作。

|期末分享|相互給評
這學期我分別使用絹印與蝕刻印,分別結合去年作品與這學期的作品計畫創作,完成“Between Borders邊界之間”的拍攝地圖,記錄每一個親訪的邊界。學期末時,每個人將自己的作品排列在桌上,介紹學期間所完成的作品,下課後,教授將直接給予分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