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核 Nucleus》影像空間裝置2015






▲ 簡介:        《核 Nucleus》的行為呈現中,我們試著描述一種想像的棲地狀態,它好似沒有重力,有著漂浮的流動感。我們不存在於灰頭土臉的灰色建築物之中,浪漫地掏出這個不明的氣息,落實想像,純粹只是為了這個慾望。在F211大素描教室,物件們成為一艘船,一個遺跡,一座小島,靜靜地沉在海底。挑高的空間內,我們漂浮於牆面,坐在崖上自顧玩弄著瑣事。歡迎大家一同進入一個想像世界。
 
身體對水的渴望:    我長期從事游泳的活動,也接觸衝浪,並於夏天頻繁進入山川瀑布戲水。人家說女人是水做的,我一直覺得我的生命與水緊密相關,不論是愛喝水、愛玩水,我總是享受水裡的漂浮狀態,身體的活動沒有邊界,可以自在地行走翻滾。受水包覆的同時,無限擴展了我的皮膚與四肢,透過擾動水的過程,我擁抱與被擁抱。生活於陸地的我總是渴望著進入水中。
  
嚮往的棲地:
    可惜的是,人類偏偏是陸棲動物。透過這次創作,我建築著對山水的感知與想像,投影的技法使陸地長滿水任我游泳,呈現我內心渴望的棲地狀態,它不存在於灰頭土臉的灰色建築物之中,它沒有重力,漂浮且流動。
 文字的啟發:
    使用文字記錄生活的習慣,給我在創作時有一個依歸,強化想像。

〈遊記〉    上岸後,拖著一道藍色海洋,一晃一晃地回到都市,緊握著我的右腳踝不放,提醒我帶他們回家。時候到了,金黃的軟陽融化,流進藍紫色的波紋裡,攪拌著一股愛戀,帶有棗泥的香氣,牽起我的左腳,在上頭打轉,貝殼繞成一串,束起耳朵聽聆聽,我任性地擺盪。
 

〈瀑布〉一落在落墜投空無浮沉行飄狂飲踩踏永無止境的貪婪我已把所有青蚵含入嘴囊  
在壁上貼上一層層沁涼的吻 

〈日月潭〉
以為無聊而一片碧綠之中卻藏著片片斑斕將他們拾起順著眉線貼上鮮甜的眼影一眨眼珠子灑落滑向唇縫遊走牽掛著你的下唇在這裡 日頭刺穿灰色的陰雲急著撥天試探雨珠在潭面串起門子沒有禮數一會兒便煙消雲散好個不速之客 輪我墜下抱起潭水在掌膚之間滾動滾在你的懷裡扯在你的一片衣角落在尾巴拖游停在香脆的甜味上我得把你們都剪下來一口一口咬著綁在腰際上旋轉編成一條金色的地平線甩上天際

前言

    大學的五年,我與學校若即若離,帶著一些自負、任性與懷疑走在盲漠的地域,探尋綠洲。至少我認為我沒有當過『人』,既然第一次當『人』,我還在學習如何生活、如何自處。求學於藝術學院,接觸美術、戲劇、舞蹈乃至音樂等多領域課程,慢慢從視覺的專業拓展到身體、觸覺與聽覺,多方感官的開發,我意識到自己正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我會唱歌(我在傳統戲曲中,找到了適合我的聲音與節奏)、說話、行走、奔跑、跳舞、留下痕跡等等,拾回歷經多年義務教育下來我所失去的能力。學術之外,我泡在海洋與山林間,山水之中,高度的精神滿足使我遺忘藝術學院與學院中所談的創作,我於極樂之中空了自己。遊山玩水之餘,不斷回歸至接近原始樣貌的生命,開闊的生命空間之下,身為『人類』的意識逐漸削弱,我一下子成為一團有生命現象的『活肉』、一個自在的『生物』。面對社會,我的身份轉換,不再是以平行或是平等於人類文明的角色觀看,反而更接近原始生命狀態的『生物』、純粹的『女孩』。自省的遊玩,在行走、跑步、打球、練功、游泳、衝浪、泡湯與受傷之餘,關心著自己『肉身刺激』與『精神喜悅』,透過『動』我意識到自己『存在』。

    人們,使用著相同的計算方式,卻活在不同的時間中。基於不同文化,時間無法被輕易量化,既使數字計量有助掌控時間、進行規訓。然而,做為一種訓練手段,大部份時候卻與生命自身脫節,這種斷裂使我不悅。那些透過思考所設計的韻律,若無尊重身體則枉為生命。作為人,透過『運動』,我經驗著每分每秒的心跳、呼吸與身體擺動。作為『女性』,我的身體進行每月循環的清算。作為地球生物,我經歷日月輪替與四季變換。這些『刺激身體』的轉變才是我所深刻到的時間,他們是人類最『原始的』真實。

    藝術,是說好聽的,她並不真實存在。周遭所見,無不是商業行為以及種種被製造的活動;另一種,是為了實現自我,做為一技之長生產價值。幾乎,沒有人敢活在無法訴說自己的狀況下,當然,你我皆知,我們還是沒有辦法訴說,但總是運用各種方式袒護,自我依慰、說詞。接近藝術的,不在這,而可能在於不在的這,那種無執念的刻意,使我們成為生命的過客,經過自己、經過周遭的一切,在這空間中,是促發我們進行的藥引,在這,有的是風度。


    繪畫,是為塗抹、平面的摩擦;雕塑,是掌握、立體的拿捏。他們,是人,打從出生,最自然而然的運動。影像,是視覺所見。錄像,是種科技,製造、再製影像、控制思緒。我於生活,以肉,進行繪畫、舞動與雕塑;以冰冷的攝錄器材觀看自己,比鏡子更殘酷無情。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我們在這裡》行為表演 2015


「我們將在這裡
我們將在這裡停留
停留一段時間
面對著空白」

▲解讀展覽空間:


    行為構想來自展場空間的特質,狹長的走道,通向一個高挑的扇形空間,行走過程像是進入隧道,抵達扇形空間徘徊其中,面對高挑的白牆思考有如冥想,當下便決定往修行的方向發展。空間高窄讓身體有種被往上擠的漂浮感,於是選擇在三面牆上,架設不同高低的平台進行行為表演。其中,有兩個平台高一層樓,與觀者拉出遠距離,呈現漂浮感,第三個平台高於胸,與觀者親近。最後隨著不同的高度安排不同的身體姿態呈現。








    展覽為期五天,每天設定了不同的生命狀態呈現,回到生命最原始的情緒,每次的行為為時一小時。這五天,像是一種船艙漫遊於宇宙的旅程。使用科學的宇宙名詞作為主題名稱,指向生命生活的宇宙。我們選擇一個扇形的展覽空間,在三面牆上,架設不同高低的平台,其中兩個有一層樓高,希望與觀者拉出距離,第三個僅高於胸,與觀者親近。隨著不同的高度與人體安排不同的身體姿態呈現。第一天的「黑洞」,我們盤坐,面對白牆「叫」一小時,極盡所能將能量投往牆面;第二天的「航行中」,自語所思,捕捉腦海裡當下的思緒,嘗試以句子、文字等表達出來;第三天的「星雲」,純粹倚靠著牆靜默;第四天「進廠維修」,我們回到內心探索悲傷,難過一小時;第五天的「修錯地方」我們努力讓自己歡笑。這五天,像是一種船艙漫遊於宇宙的旅程。使用科學的宇宙名詞作為主題名稱,指向生命生活的宇宙。




第三天:航行中



我們嘗試捕捉腦海當下的思緒,有人閉上眼,有人只管注視著白牆,一個小時內,出現了許多顏色還有食物的詞,透過許多關鍵文字與顏色,像是芋頭、地瓜、柿子、紫色、三角形等,我總是立馬拔出了許多回憶,陳述了許多過去與未來,當然也有赫然歇斯底里的情緒,咒罵著某些混蛋、指責著某些事情,身體激動地發顫。我們還是多少受彼此的言語影響,即便絕大部分的時間是沈浸在自己的腦海中,卻也不時地三個人爭執了起來,或者嘲笑對方。我們的言語、思緒也受現場觀眾影響,說出我們看到的景象。



第四天:進廠維修




我們努力難過一小時。看著自己所描繪的圖像,慢慢地開始難過,沉到回憶撈起悲傷,各自落淚_,唯一個共同點是,我們都想起了家人。我從母親、家人、家族再想到人類社會,最後進入生命這整個宇宙中遊走。_即便旅途中有許多摩擦、委屈、不順遂,現實是,沒有一個人曾經活過,對宇宙來說,我最敬重的爺爺奶奶也是一個小嬰兒,面對這樣龐大的時空無奈,人與人之間何須浪費時間不愉快,當這些複雜的淚水從體內湧出後,發現,那是因為,一切都是因為愛而悲傷難過



第五天:修錯地方


坐著、不說話是唯一的限制,循環的尾聲,我們努力開心,從頑皮的開懷大笑到靜靜的微笑,看著彼此,同時聯繫起共同的過去,靜靜地欣賞著眼中那一個生命,說不上來的喜悅。然而,比較起第四天的努力難過,開心的情緒變得複雜許多,整體來看比較像是一場嬉鬧,我們便分別詮釋著自己各自的開心,有人在玩、有人在逗、有人在吃、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