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美國現代舞的誕生

十九世紀末,歐美的表演舞蹈由芭蕾一攬天下。浪漫芭蕾(吉賽爾)已過時,剛誕生俄國的古典芭蕾(天鵝湖、睡美人)卻又尚未傳入

美國現代舞先驅Loie Fuller、 Isadora Duncanf、 Ruth St. Denisy早期經歷浪漫芭蕾舞劇後,有感於肢體受限,嘗試打破芭蕾陳規,開拓“現代舞”局勢。其中,Loie Fuller (1862-1928)善於運用舞台視覺效果,1895年的<Fire Dance>即透過服裝裙襬的特色,打上五光十色的燈光,展現魔術般演出。Isadora Duncanf (1877-1927) 則欲使舞蹈與心靈結合,選擇古典音樂大師作品(如Chopin、 Rachmanioff、 Bach等等)做搭配,參照希臘古典女神那種赤腳、散髮、著薄紗、瀟灑自在的形象,以簡單的跑、跳、躍創作出具有流動感、戲劇性,甚至是後期具有英雄色彩的舞作。Ruth St. Denisy(1878-1968)

我沒有深厚的古典音樂背景,彈過幾首Chopin與Bach,,不禁對舞蹈配樂有所疑問。歐洲古典舞劇—芭蕾作為綜合性藝術,有著與音樂密不可分的傳統,然而,隨著舞蹈家踏出芭蕾進行革新、開拓現代舞,音樂對他們意義為何?為何他們在解放身體之於,願意接受音樂的介入?又為何選擇古典音樂?二十世紀(甚至至今),音樂作為舞蹈如影隨行的老搭檔。在舞蹈音樂地位的提升與創新,他們倆從平行進行到獨立發展,甚至由音樂影響編舞。他們彼此拉拔而惺惺相惜,一如那年代“舞蹈(設計、支配身體的術)”與“身體”的關係,擺脫不了的禮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