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原住民樂舞」心得

台灣阿美族宜灣村年祭歌舞為範,學習迎靈祭歌曲與送靈祭歌曲之樂舞。兩者皆為簡短的曲子重複傳送,由領唱者大喊"呼~"而答唱者回應"呼~"後,再由領唱方開始唱頌,速度、音高、曲長皆由領唱決定,答唱方一律跟隨,直至領唱者大喊"呼~"結束。課堂人數眾多,並不是每位學生皆善歌舞,助教帶唱之初,學員對於"先出聲"有所卻步,無人"自願"擔任領唱者,答唱一方則遲疑一兩秒,聲音才稀稀疏疏地湊齊。所幸,孺子可教也,隨著助教熱情推動,同學對曲子與"唱"此事越發熟悉,聲音不但齊了,更是宏亮,自己,也大方了起來。睡意於舞動高歌中消散,縱使熱氣夾身、汗手交疊,也在齊聲環繞下暢快。

迎靈祭歌曲為眾人雙手牽起,手肘彎曲,面向圓心,隨著步伐前後擺動;圓形隊形,順時針移動,人與人若即若離,被牽制的狀態與欲牽制的意念,在手肘間磨合,那距離莫能隨我意,光是靠自己無法將圓形束緊,唯有你緊握的那兩雙手、兩位生命,感受到你釋出的力量並且接受,圓才得以紮穩。第二首送靈祭歌曲為雙手張開與他人交叉牽手,右手在他人之下、左手在他人之上;眾男性於前排,女性順接後方;身體45度轉側,面向圓外,以左右踏步前進,隊伍以曲線繞行全場,直至繞行同心圓結束。交叉牽手的方式踏實地將肉身們緊密扣合,恰恰因應著圓型、S型、同心圓等隊形。

圓形之間的空,是遼闊的縱觀,如外海航行的船隻望向大陸,維持一種長距離關係,更有恆常不變的錯覺,那種安妥讓你顧好自己的腳步與聲音便是;S型之間的空,是輪迴的潮汐,人與人之間的氣迎漲又退落,維持在一種舒適歡愉的節奏上,那種刺激如海邊男男女女嬉戲著潑水,小巧可愛;但,同心圓則大大不同,他給我種強暴感,挑戰距離與氣息的緊密度,它的空,像被壓縮榨乾一樣,是窒息的真空。起初我真正感到害怕與排斥,由於雙手扣於左右隊友之故,對自身前後貼近的肉體無法防備,我真像是被釘在土地上的待宰物,任由禿鷹狼犬侵蝕。我試圖安撫自己,順利地,我緊縮的肩頸在一圈又一圈中舒緩,當我看見同心圓內的眾表情,我便意識到這群肉體並非野獸而是人。不久,助教竟喊到 : 男生女生!可以趁這時物色自己喜歡的對象喔! 嬉笑聲隨之響起! 而我,也看見了男人與女人,同時,原始部落重視生育的觀念浮現腦海,隨著樂舞進行,我開始想像,欽羨起他們對悸動的信任、對情的直率、單純且勇敢。此時,在同心圓的暖湯中,那秋時瞬不及應的沁涼,調皮地搔起寒毛、逗著人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