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人形
材質:充氣塑膠袋
形狀:有機形體
年代:2012
尺寸:依空間而定
典藏:-
一、
創作動機
塑膠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其可塑性、透光度與量感一直很吸引我。台灣氣候多雨,尤其學校(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位於山上,降雨率較高且降雨量特別豐沛,濕氣也格外地重。雨季時,宿舍走廊一定掛滿雨衣,各種顏色皆有,地上則冒出許多花色斑斕的雨傘。時而風一吹,吊掛的雨衣便隨風飄揚或者婀娜地躺下,雨傘們則原地轉幾圈換個地方看,有的雨衣更是舒適地躺在傘上撒嬌。這些物在我看來充滿著生命力,那些不斷變化的姿態促動著我這個人類想像,尤其為人類量身訂做的雨衣,我一見如親。
二、
創作構思
對於這些物的想像讓我起了塑造的慾望,並以投射人類的心靈狀態為創作方向。造型上,我盡量排除具體構思,而是尊重該物本身自由變化的特質,透過塑造行為,從中觀察塑料形態的變化與走向進而發展造型。
三、
創作過程
首先,我購買數包黃色、白色雨衣,並蒐集各種塑料進行嘗試。製作地點為有窗口的房間,在背光環境下,透過觀察塑料透光後的層次變化進行塑造。雨衣在材質上特別薄脆,其垂度使我決定發展人類無力、憂鬱甚至失落無助的狀態,因而在雨衣的基礎造形下,產生出左方圖片那隻。隨後,試著變換不同形式,一樣透過包圍空氣、加減、拉扯與綑綁塑造,在數次嘗試下,選擇這兩種形式呈現。
四、
展演
我於2012年下學期期末評圖呈現他們,選擇一人一間的浴室。空間構成實質上為可由內反鎖的獨立空間,作為單人使用的淋浴間,人們在裡頭與自己的肉體互動,透過搓、抓、摸、擦、捏、壓、拉等清洗著自己。是一個私密、濕潤、圓滑、溫暖、平穩、寧靜的環境。
五、
心得
以投射人類心靈狀態為創作方向,又以雨衣此現成物直接創作,技術上確實是投機了些,其既有的造型較日常中矩形的塑料容易動手。但我必須聲明,雨衣造型雖有聯想上的優勢,但對我來說,不論是棉被或者水果等皆是我投射的對象。我在塑造過程並無使用繁複的技巧進行裁切、組合,如果要繼續發展此材質,也許對於立體剪裁等須有些概念才是,即便我不迷戀技術,但也不能逃避技術。技術上的不足使我有了苟且偷安的機會,造型上不但受限於既有狀態,更不會輕易地張狂想像,想像成型的過程不免畫地自限。在材質特性的運用,我選擇的是順應,並無突破、開發等革新或嘗試。關於尊重該物本身自由變化的特質這點,雖然沒有具體的構思,意象性的構思卻也影響造型發展,那麼,在這之中,我所渴望的造型自由使得推動者這角色有些為難。由我促成變化的過程,有意無意間的強弱推移,使我既是創造者、旁觀者、干涉者又是裁決者,當然,我並不想要控制自己所發起的任何一個狀態,倒是希望在任何「間」裡意識著自己,而這過程,總是感知上的回饋,如有戰爭轟烈、共產極權、八股僵死、民族壓迫那樣,當然也有攻頂的安寧與放鬆。創作和慢跑一樣,在運動的過程調整合適的呼吸與步調,那時,身體是我的但也是他的。關注進行中的狀態很困難,欲透過回憶彌補又因著機運,使用書寫強制回憶又帶有風險。關注自己是否關注著任何進行式,又會演變出太多的角色關係,不如就持續運動如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