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織品
|
伊朗工藝品 |
|
琵琶 |
|
騎象奏樂圖 |
|
棋盤 |
|
毛利女屏風局部 |
長期分裂後,隨唐再次形成統一帝國。魏晉南北朝以來,多元民族與其藝術文化流入中原,透過外族統治、中東人士、佛教藝術等的匯集,這時代整體看來沒有條理,變化豐富。唐代為大一統時代,融合動亂時的一切與外來因素,繼承魏晉的山水、人物畫,也奠下宋代山水的基礎。藝術氣象以清秀柔美路線為主,山水美學思想開始發展,人物畫則以晉代顧愷之風格發展。這時的文化交流途徑主要透過絲路,從敦煌石窟、長安至韓國與日本,正倉院正是日本古代用來收藏寺院財寶的倉庫,寶物種類從皇室用品、佛具、武器武具、書籍、香藥類、工匠具致遊戲具等。其中,書即在當時接為手抄本,非常珍貴。上圖為收藏於正倉院的琵琶與繪製於琵琶上的裝飾繪畫--騎象奏樂圖,從畫面看來,可見往後宋代發展的三遠技巧與中唐的水墨發展。琵琶代表著唐代國際交流文化的縮影,當時結構為少見的五弦琴,現在皆為四弦琴。而正倉院所蒐集的寶物裡,絲綢的圖樣可能是牡丹的變形或來自西域的花種,織品左右對的動物圖案與伊朗地區文化有關。棋盤上的圖案則是使用象牙染色鑲嵌上去的。上圖的白琉璃碗,從蜂巢狀的結構可知它來自中東伊朗,古代中東地區為琉璃的主要發源地。中國地區雖在春秋戰國即有發展琉璃,但乎沒有用琉璃製成的器皿,因為原料與燒成技術的關係,中國的玻璃虛碎不貞,無法承受冷熱變化易碎裂。
古代西域琉璃器物經由西域引進為中國人喜愛,不但被視為珍寶更是貢品。
毛利女屏風局部圖,畫面構圖延續竹林七賢的形式,也就是樹下安排一個人物。此幅畫只有臉部有顏色,其他地方只有線條像是未完成,有人猜測原本有貼羽毛做裝飾,像首飾"點翠"的技法,使用翠鳥羽毛貼成。
唐代繪畫的進展主要表現在新興的山水畫科--金碧青綠山水與中唐的水墨發展上,結構上也有了初步的三遠法。前者由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代表;後者可參見上述之正倉院騎象奏樂圖,可見水墨筆線的獨立表現。唐代也是人物畫的全盛期,筆描能力進步、白畫(白描)技法興起,可探吳道子與佛教繪畫、閻立本與張萱作品以及章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中壁畫。從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可探,唐初在繪畫上有著"水不容氾,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也,列植之狀,則如伸臂布指"等概念,而評論唐末展子虔的遊春圖摹本書寫著"人馬山川,咫尺千理",青綠風格山水尚無皴法,在當時流行於中國、日本,日本平安時代(11世紀)的山水屏風結構極像遊春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