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20121218 「唐三彩」



唐代是個崇尚華麗與優美的時代,由著名藝品--唐三彩可見。唐三彩為低溫釉陶,以銅、鐵、錳等作為礦物原料,以鉛作為助溶劑。鉛釉又名流釉,漢代已有在燒用,可使顏料相互流動且造成玻璃感。漢代白瓷生產的成熟使唐三彩得以發展,白底顯色突顯釉料斑斕,也有以白色、咖啡色土混和成像大理石蛋糕的技法。唐三彩誕生於高宗時期,分為盛唐三彩與中晚唐三彩,前者於西元650750年間,主要作為明器(陪葬品)使用,是炫耀財富的奢侈品,《舊唐書》<輿服志>便寫到那時代風氣:近者王公百官,競為厚葬,偶人像馬,雕飾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禮。更相扇慕,破產傾資,同俗流行,遂下兼士庶。若無禁制,奢侈日增。望諸王公已下,送葬明器,皆依令式,並陳於墓所,不得衢路行。從天王俑臺座上的孔洞可猜測,那或許是用來穿繩綁於送葬隊伍以便沿途炫耀,而不同品質、尺寸的作品也代表著不同階級。武則天遷都洛陽後發展燦爛,當時富裕的環境助長奢侈風氣,加上技術的進步,製做體積與數量持續增長。除此之外,也有極少數出現在生活場所、宗教場所,陝西臨潼慶山寺的舍利塔則出土獅子、盤、南瓜等。西元8世紀後半開始為中晚唐三彩,沒有盛唐那樣大型且多製成生活用品。

唐三彩的分佈地主在首都長安、洛陽附近,為當時富人所在地。關於窯的發跡最早在黃河以北,之後南傳到洛陽附近的黃冶窯,它在西元650年或更早已有生產,然後才往西傳至長安。武則天以暴力統治,培養許多酷吏,為了鞏固政權殺害數多親屬。武氏死後,唐代重心回到長安,被武氏殺死且平反之人,其親屬興建陵墓安葬,從中出土大量唐三彩,此時為唐代盛世,作品品質最好,風格轉為喜悅。作為絲綢之路終點站,長安為世界最繁華之都,唐三彩在當時則有外銷至韓國、日本等,出土物多為枕頭等生活用品且置於寺廟中。從近年考古出土資料則顯示唐三彩出土地點、遺址廣大,涉及飲食業、手工業、倉庫等,外銷地更是遠及非洲。唐三彩雖然主要作為明器,卻也製成玩具、小樂器等,其製作類型廣泛且用途多元,但並不清楚真實的使用狀況。

 天王俑      天王俑底座

唐三彩造型多源自佛教,如天王俑即來自號稱天王、天將的佛教護法神,有驅邪、保護意義。佛教不僅影響唐三彩的造型,更是改變藝品創作觀念。中國西安出土一尊頭戴赫拉克雷斯獅帽的唐三彩俑,其戴獅帽的形式近似西元前三至四世紀希臘的赫拉克雷斯青銅像,雖然他們不一定有直接關係,但希臘藝術影響佛教藝術進而影響中國,這間接關係或許可能。中國文化本身即有自己的傳統雕塑,以重視氣韻為主,一如漢代陶俑(舞蹈俑、雜耍俑等),別於唐代講重形式美,而這是否可說是佛教的污染呢?總之,唐三彩為中國俑最後最極盡表現的時代。往後隨著國力衰微、政經混亂以及生命觀改變而沒落,世人關注現世而不再只執著於死後世界。
漢代陶俑 


唐人的生活與馬匹密切相關,運用於休閒、運動、戰爭、通信、宅配等。唐三彩創作中,馬匹最富盛名,表現性極為豐富,主要在於毛色與馬鞍上,為外國人最喜愛的收藏品之一。駱駝在古董界也很受歡迎,其動態造型如行走中的腳、抬頭張嘴的狀態等表現張力,還有配件的華麗裝點。唐三彩直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於洛陽建路時發現,當時社會動盪,許多人盜墓、挖寶謀生,由匯集於北京的外國人購買這些古董,其中,歐美人、日本人皆對唐三彩興趣濃厚,然而,中國人自古對陪葬物沒有興趣,並不特別重視唐三彩的藝術、收藏價值,從故宮收藏的古董類型可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