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老子」第三、四、五段

面對的世界變化莫測
我們該怎麼做?

給領導者的提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

“是以
聖人處
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是(因此
以(所以

聖人 (聖王,繼承墨子而來
聖(取象,耳(由內而外,口(由內而外 > 內外相通;壬(廷的簡寫;廷(=挺,廷者,通也
聖人(通達的人,不固執己見,沒有偏見
處(處理

無為(指態度、方法,以無為處事

事(政事、人事


不言(不靠自我宣傳,以不言行教

教(推展事物、從事教育、教導百姓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
重新回到“宇宙觀”解釋前段(孔子始終由“人”出發)
無為者順其自然,沒有任何己意、私情,以及特定目的

“萬物作焉
而不辭
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萬物
作(被創作
焉(啊

而(但

辭(自我宣傳

生(創造
而(但是
不有(不占有

為(做了事


恃(依賴,自以為恃
功成(事情成功

弗(不
居(居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
總結,讓人誤以為老子是陰謀家
很多的謙虛,不能只看表象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唯(只因為
弗(不
居(居功

是以不去(其功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無為處事
以不言行教
超乎功業之上
現實世界功利價值之上
在無為之上
無妄想
無分別心
無我執
無功無利無損失

生命不用勉強
只不過,當你覺得辛苦時怎麼辦
以無為看真正的自己
舒服的自己沒有負擔
順性而非任性
任性是放任自己的情緒,隨情緒而為
順性是順真實的性情,從自己的好惡
順性無為而無所不為(並不是要做盡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
人出於自然為何無以自然?
(願)無為,是一種為,欲無為是為......
情緒使人意識、發現好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