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台語文學課綱

一、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認識台灣的精緻文學(詩歌、小說、散文等);通俗文學(小說、流行歌曲歌詞、漫畫等);及民間文學(民歌、童謠、諺語、謎語、傳說、故事、神話、笑話等)的內涵。
(二)讓學生體認台語文學中所蘊含的時代背景、社會現象、歷史變遷、文化風貌及藝文內涵等。
(三)讓學生感受台語文學與戲劇、舞蹈、音樂、電影等不同藝術學科間,可能產生的互動關係和影響。
(四)培養學生具有閱讀、鑑賞,甚至寫作台語文和歌謠的能力。
二、評分標準
(一)平時表現:30%  (二)期中報告:30%  (三)朝末筆試:40%
三、每週授課進度:
(第一週)台語文學的定義範疇
(第二週)台語文學的意義和價值
(第三週)民間文學、通俗文學與精緻文學的比較
(第四週)民間文學:文學與音樂之根-傳統民歌
(第五週)跨領域藝術學習週
(第六週)民間文學:聯結阿公阿嬤和孫兒間情感的台灣兒歌
(第七週)民間文學:老祖先的生活智慧-俗諺
(第八週)民間文學:台灣式的幽默-笑話與趣譚
(第九週)民間文學:台灣野史-民間故事
(第十週)通俗文學:通俗小說之介紹
(第十一週)通俗文學:日治時代的流行歌曲
(第十二週)通俗文學:戰後初期的流行歌曲
(第十三週)通俗文學:1987年後的流行歌曲
(第十四週)純文學:詩與藝術歌曲之賞析
(第十五週)純文學:小說、散文之介紹
(第十六週)台語文學與表演藝術之整合(一)
(第十七週)台語文學與表演藝術之整合(二)
(第十八週)期末考試
四、參考書目:
簡上仁(1983)《台灣民謠》,台中:台灣省新聞處。
許常惠(1984)《現階段台灣民謠研究》,台北:樂韻出版社。
吳瀛濤(1986)《台灣諺語》,台北:台灣英文出版社。
簡上仁(1990)《台灣福佬系民歌的淵源及發展研究》,台北:師大音研所論文。
莊永明、孫德銘(1994)《台灣歌謠鄉土情》,台北:作者自行出版。
翁嘉銘(1996)《迷迷之音》,台北:萬象圖書公司。
陳主顯(1997)《台灣俗諺語典(卷一)人生哲理》,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1998)《台灣俗諺語典(卷三)言語行動》,台北:前衛出版社。
曾慧佳(1998)《後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陳主顯(1999)《台灣俗諺語典(卷四)生活工作》,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2000)《台灣俗諺語典(卷五)婚姻家庭》,台北:前衛出版社。
楊麗祝(2000)《歌謠與生活》,台北:稻鄉出版社。
簡上仁(2001)《台灣的傳統音樂》,台北:文建會。
簡上仁(2001)《台灣福佬語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虎》,
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主顯(2001)《台灣俗諺語典(卷六)社會百態》,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2003)《台灣俗諺語典(卷七)鄉土慣俗信仰》,前衛出版社。
戴寶村、王峙萍(2004)《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台北:玉山社出版社。
黃少廷(2004)《台灣諺語(一)》,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少廷(2004)《台灣諺語(二)》,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少廷(2004)《台灣諺語(三)》,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少廷(2004)《台灣諺語(四)》,台北:五南出版社。
呂錘寬(2005)《台灣傳統音樂-歌謠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2007)《台灣閩南語朗讀文章選輯》,台北:教育部。
陳主顯(2008)《台灣俗諺語典(卷九)應世智慧》,台北:前衛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