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20120525 材質創作與設計概論「Vladimir Tatline 、Verner Pantorn」


Vladimir Tatline (1885-1953) 為俄國構成主義之父,二十世紀初的構成主義為十九世紀末抽象的成果,十月革命前MalevichTatline 為走向抽象之代表,當時列寧雖屬古典主義卻也對藝術抱持開放的態度,在反傳統的意念下,藝術家們由立體派的拼貼與義大利未來派啟發,使用現代材質創作,Tatline則於1913到巴黎受畢卡索啟發,開始使用玻璃、鐵板、線做雕塑,是第一個使用工業現成物創作的藝術家,講求空間與結構,從浮雕出發最知名的作品為第三國際紀念碑,它結合繪畫、雕塑、建築,由鋼架與玻璃構成螺旋,衝往天際的螺旋傳達一種新動力,讚頌馬克斯思想所帶來的新氣象,歌頌著新時代的來臨,作品使用革命的紅色為社會主義代表,作者的政治立場表露無遺。對Tatline來說藝術家與設計師是創作生活的人,設計得有功能需求。然而當時俄國饑荒且經濟力低弱無能力興建。第三國際紀念碑的螺旋框架內設計了三件幾何分別由一年、一月、一天自轉著,螺旋鋼架間則由玻璃構成,機械的配置該如何在不干擾作品外觀的情況下完成是一大挑戰,每件作品的背後都有細膩的技術考量,Calder也不忽略其動態雕塑的底座,這些細節影響著作品的整體感、形式感。技術與創作之間有著一股摩擦力,前進得靠摩擦力,然而自己的技術或時代技術的限制形成的是推動又或阻礙為150年來的爭論,到底是新的材質推動創作?如果我們自身不想前進,摩擦力對我們來說也許不那麼重要,摩擦力的阻礙是一助緣,主因也就是主要的推動力在於自身。

古人將清明節設計在節氣最清明的時候,讓人體會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道理,任何創作者都位在廣大的網絡裡,評價作品得放進歷史中。

Verner Pantorn (1926-1998) 是一位活躍於60-70年代的丹麥設計師,為現代主義設計的簡約風格。1940年代晚期至1950年由北歐與美國主導設計界,北歐著重手工製造,而美國訴求工業量產。Pantorn的創作持有很大的實驗性格,他熟悉製造過程,親自參予、調整作品,偏向美式工業量產的設計方式。對他而言,室內空間的元素應有連續性而非單獨個體,也就是椅腳、椅背並不只是椅腳、椅背。透過這種思考方式Pantorn在創作上得以別於其他設計師、有耳目一新的突破。這些設計精品雖然價格昂貴,卻有嚴格的品質控管,在製作過程中過濾了大量只有專業人士才得以辨別的瑕疵品。低廉的仿製品捨去製作細節,徒有貌似的外觀卻不如正品動人。

現在的年代由相對主義統領,認為所有的定理都是相對存在,相對的反面是絕對,相對主義忽略了存於萬物中存有的絕對道理,它具有極高的普遍性,知識的普遍性高價值則高。人有尋求普遍性的渴求,所有知識的基礎來自經驗,然而這句話自我悖論,它來自推理而非經驗,因為我們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識。而到底有甚麼是絕對的道理?時間、空間?康德談時間與空間為意識的構成,是由我們內在加上去的,在〝兩隻筆〞這個詞中,我們只看得到筆而看不到兩,這也就是老子所談的虛(內在構成),康德的觀念影響立體派,在藝術創作上留下虛的部分由觀者自行組織想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