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透過文字讓我們看到畫面;水墨透過留白讓我們看見雲,文字與繪畫間我們透過想像力超出實際。在Hollywood和discovery則限制想像,提供絕對的訊息刺激觀者,而Wenders的作品讓人覺得步調平平,並沒有強加甚麼在觀者上,因為它想說的東西太多太複雜了。先前課程提到過,Pina這部電影是由他者去建構Pina這號人物,別於多數紀錄片單刀直入鎖定目標,Pina的畫面很少出現,但我們卻能自行描繪出她。不像商業電影好人壞人分得很清楚,甚麼都是明確的,然而要認識或評斷一個人並非如此簡單。林亨泰說到,如果要說的東西用散文可以講清楚就不用詩了,像是談環境保育、女性主義等。
我們看了夏宇--聽寫這首詩,提到看作品時第一層要自己看,第二層可能來自作者說明而增加不同層次。五四運動裡鼓吹白話文,其文學改革為了擺脫舊文化束縛,在八不主義裡反對用典。此詩引用典故使作品在原來的層次外多出其他層次,其中,楞嚴經這個典故蘇東坡也使用過,使此詩在引用上增加更多含意。Hollywood電影層次有限,看起來有其時卻沒有。在文章末端,從作者小記上可知此篇創作來自偶然,藉由抓住這個偶然性將他們成為必然,其中,透過直覺掌握使之為一個獨立的作品。Pina電影裡也描寫到,她因為一個舞者的某個動作而發展出一部作品。在這些恰恰無心又恰恰有心的狀態,經由累積一定深度後放去些力氣產生作品。然而到底該如何掌握這奧妙的方法?古人說心法不能外傳只能體會,就像是白天問我月亮在哪,我手指天空而月亮不在指尖,而是指尖之外的空間,這得讓人自行去體會。
小孩子想像力豐富,兒時看武俠片會批著毛巾等想像自己在練功等,又或前人練書法,是一種腦的想像與身體結合的訓練。我們平時其實不斷地在使用想像力,當我們說這人很刻薄、寬厚、圓滑形容他人時,薄、厚、圓等形容詞和人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取其性質、概念使用,方有方的性質、圓有圓的性質;狗有夠的德、豬有豬的德,我們因為有能力掌握不可見中的核心、而非表象是性質所以可以溝通。但是我們這年代很像漢朝、魏晉南北朝之前的人,較為老實,談生動卻要求對象真的動,那是實質上的動,為可碰觸的,相反於直觀。我們稱外國人為老外,老字為敬稱之意,像是老師、老媽等,書法家孫過庭說到: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使用老字並不是指它的實質時間,而是老的性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