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美創碩士生的小心得

       上了研究所興沖沖地修了一門策展課,第一堂課全班二十幾位同學分別分享自己對課堂的期許,學期初,我們認真地逛了北美雙年展,全班同學分頭對展場布局、動線、作品關係展開觀察,說真的好像沒甚麼好討論的,兩三個小時的互動下,問題最後好像只能『體諒』策展人有他的考量,有種鬼打牆的悲哀。

       另外我修了一門空間裝置課,同樣也逛了雙年展一次,我們開始一起抱怨質疑這個展覽,滿爽的,當然連關渡雙年展也走一遍,對於策展人地位>(高於)藝術家的狀態感到不解,為何展覽重點聚焦在策展人身上?藝術家作品與論述主題有甚麼關係?論述與展覽內容是否契合?一個展覽的重點已經從藝術家翻轉成策展人與其展覽論述,要如何合理本末倒置呢?是否和這幾年展覽氾濫的生態有密切關係?⋯⋯內心好多問號,面對由策展人與其論述重 新詮釋支配展覽作品的現象,身為一個創作者,多少覺得有些委屈,這波流行,透過藝術展覽處理政治文化意圖,展覽成為一種媒體新聞,不斷對世界、社會、人文狀況提出討論,藝術家的作品成為社會事件,供記者(策展人)取材。卻不是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都有意圖成為一種論述下的註解。

       記得當初選策展課,選課資訊裡沒有課綱與課程計畫,如今學期將結束,這堂課帶我們去校外參與多場演講,剩下的一個多月,同學們將分別上台報告自己的策展計畫,從老師與校外人士的互動中,我才領悟到策展的真諦,就是一位優秀的中間人,你要有足夠的人脈、甚麼都懂甚麼都能聊、善於統合大家的意見讓場合順利進行下去、並且有智慧。
       但我不確定只有這樣是否就足夠,我連『策展』倒底是甚麼意思都搞不懂,更別說策展的歷史發展、台灣的策展環境,甚麼都不懂也就不知道怎麼有力地評論展覽,加上自己學問淺薄又不善交際,只好自己默默上網找資料......透過一點知識了解curator是甚麼挖哥。

〉〉〉推薦文章:策展的轉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