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駐村的臺灣藝術家說有錢就花,反正可能之後也沒機會再來了,就好好享受駐村的生活。
把自己逼得很緊張的我,心裡只想著怎麼做好作品然後舉辦展覽發表等等,根本沒有旅遊或享受的心情,也因為補助有限自己又想延長駐留,所以把兩個月的經費省成三個月的費用花,每次在超市都很糾結忍住不買很多東西,久了還是覺得自己委屈。在異地,不適應的東西已經很多了,卻讓自己在生活上持續犧牲掉許多需求,想把自己習慣的生活與需求硬是修改掉。
這前天來自布拉格的朋友來拜訪和我說,面對許多難關與低潮時,最重要的事是看自己如何反應,記得要對自己好一點,更記得不論多低潮都要持續做自己喜歡和習慣的事情,這樣低潮會過得比較快。他覺得人與生活是由習慣組成,像他自己不管換多少地方,去多少地方旅遊創作,他都一定會找好的麵包店吃好吃的麵包或甜點,參訪每個地方教堂,爬個山,他覺得這些活動是組成他自己也讓他可以知道這是他自己的媒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生活怎麼過?喜歡做什麼?在臺灣宅太久每天都和伴侶膩在一起,已經好就沒有問自己這些問題,似乎也好久沒有好好去意識自己的生活與自己的需求,自己是由什麼樣的事物組成的,生活又是藉由什麼或活動與元素組成的?是一杯茶、是米飯、是植栽、是伸展、是窗景?之前的房東太太總是在品牌上主打意識身體與生活,現在才知道啊~這真的是很容易忙起來忽略遺忘的事情呢!
忙,總是讓自己犧牲很多事情,也因為關乎未來、名聲、時間,看起來無所事事的自己,其實忙起來也是沒什麼生活可言,就是一直窩在電腦前面研究自己需要與喜歡的事物,因應不同計畫與補助完成任務,雖然不有名也不有錢,以為自己來是自由且幸運坐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也不是有問題,只是在異地的各種壓力,終於發現不行,生活不能這樣持續沒有品質,不能少掉自己。畢竟這個環境當中,沒有一個屬於自己文化的東西,沒有任何可以讓你回家的東西,更需要自己建立自己的歸屬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