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討論「谿山行旅圖」與「早春圖」


      


這次上課主要針對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以及郭熙的早春圖進行討論,以二玄社所印製的等幅卷軸和大陸所印製的小海報為範本進行觀看、比對,二玄社捲軸的筆觸當然較為清晰,各層次間墨韻重疊的關係可辨,小海報似乎進行銳利化調整且調高對比,使得筆觸糊在一起且色調偏重。對於寫實(畫得與實際物相像)所必須關注的不外乎色彩、光影、質感、空間、體感、形貌等表現,然而,中國繪畫別於西方繪畫並非全然具備這些元素,反而捨去在色彩及光影的表現,其餘要素則透過皴法、深淺、渲染、線條表現。於是,隨著這些表現手法,可以進一步討論這兩幅作品在技巧上的不同。同樣是以絹本做畫,在筆法技巧上,谿山行旅圖先勾勒輪廓,再以雨點皴表現質感;早春圖則更使用渲染的技巧,表現春天來臨冬雪融化後的雲煙,從此可以猜測早春圖的絹本較為細膩,技術上的進步之於工具的提升造成創作手法的改變。談到捐本,北宋、南宋的繪畫皆使用絹,紙在當時為喪事使用,南宋晚期則紙絹並用,在唐代已有紙本畫作,明、清、民國時以棉、宣為主。空間上,谿山行旅圖大致上可切割為上下兩段,細分約有九段景深,其主題置中的構圖造成左右層次較薄,不如早春圖深遠,這種巨碑式山水可追溯至唐代,成熟於北宋;早春圖的結構可被切割為數個完整畫面,空間至少十段較為豐富,再加上留白的運用,使其空間更令人難以捉摸。在筆法上早春圖前景的石頭線條粗達1.5公分,不但強化前景力量更是撐住後方畫面,使其空間拉鋸明確,郭熙在這裡脫離寫實追求,進入純繪畫性的探索。整體來說,早春圖的技巧高於谿山行旅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