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20120224 材質創作與設計概論


藝術創作中所運用的素材不論有形無形皆包羅萬象,各領域之間像鏡子與鏡子面面相看,一層又一層的你我關係無限地擴展,他們帶著自己獨特的方式在夢中抓取素材創造更美好的夢境,電影有他的方式,舞蹈也有他的方式,當他們相識後,又是另一個方式。在這個無階級的世界,不論它的組合有多麼單純、複雜甚至高貴,一旦栽進創作者手中,便都只是素材,所有人的機會一律平等。每個素材因著某個原因而出生,隨著某個目的而成長,透過不同的運用方式他們有了不同的身分,無限制地重生。

課堂間,我們花了些時間到草坪上看屠老師的石陣作品,回來後用自己的語言寫下心得,丟棄專業術語,好好地運用想像力說出真實想法。理性寫實地描述所見很容易,但是,在灰色的方形石頭這形體之外,還可以看見甚麼?課堂中提到人類的意象性,也就是透過記憶與想像在意識裡傳喚各式各樣的感官意象,不同的人之於同一影像所記憶的意象必定不同,也許我們都知道泳池水道有幾個人,但也許我還記得泳池的高用了幾個磁磚,而他記得有幾個小朋友在泳池裡。因著個人的先天性格與後天經驗,甚至當下的身心狀態,我們讓意象有了豐富的層次,一次次的焦點時而相交或相錯。清醒時我們收錄現實生活,而夢裡我們在虛實間做拼貼,最後他們都被載到腦子裡的意象空間去了,天啊!這樣的容量真是不容小覷。一聽到想像力這三個字我就熱血沸騰,好像有很多東西可以被載出來剪剪貼貼,這些素材或許是成品又或許是基底。

論壇裡的知識份子用語言築起城牆,他們在那城堡裡談歡甚笑,除非能夠解讀一連串的通關密語才得以進城。那些密語像是雞湯塊,濃縮了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又複雜的像一層一層洋蔥皮,濃縮了雞又濃縮了菇又濃縮了香菇雞湯,看來節省資源也便於收服更龐大的刺激,而語言就是如此吧!只不過沒嘗過的當然嚐不出個所以然,於是言語的運用不小心有了許多附加意義,也許關乎身分、地位。看著香奈兒櫥窗,不論是道出「這是資本主義的誘惑!」或是「我穿上一定很美!」同句話的目的可以不一樣,不論基於反抗、炫耀或欲望,他們都是真實的,我們說話會害羞不只和真實與否有關,我覺得是在真實之下的擔憂讓我們害羞,而擔憂的因素累積自生命的經驗。

「這是資本主義的誘惑」以及「這是商業人士在自由貿易下為了賺取最大利益而提出的行銷手段」這樣的句子,走在路上和朋友這樣講是沒甚麼好害羞的,反正說的是和自己完全不相干的人,況且要是說「我穿上一定很美!」則會擔憂朋友覺得自己不要臉之類的。
  
我覺得我們不只會去回憶滿足自己的記憶,就像你說的那樣,我們常常片斷地回憶,我們不是機器人,記憶不是說刪就刪的,難過的記憶一樣存在,那些極度黑暗或醜陋的層面可能埋得很深不易挖掘,所以只是願不願意或有沒有機會去傳喚。人們經歷現實生活後,一定會依照自己的喜好特別去記憶某些東西,於是回憶時有印象深刻、難忘等等這些東西,一但有了個人情感的過濾免不了讓記憶帶有自己的主觀色彩。我覺得可以將事實和感受分開,也許我永遠都記得國小的大門是甚麼樣子或班上發生過甚麼事情,可是不同時期回憶起來都會有不同的色調或是想法,這些都是情緒在左右,而大部分的時候其實我們很清楚真實的畫面是甚麼。如果說將畫面扭曲或吃掉真實的話,也許是發生在年幼時期的記憶,或者是情緒極度激烈的時候吧~當那些刺激太強大時,感受就先被深深的記下來了。雖然我們的記憶大部分為視覺意象,其實還包含各個感官,而那個自己所在乎的或第一個被刺激的點滴入心裡,盪出了漣漪,擴散出去,也許是這樣的記憶方式或回憶方式,越外圈的記憶越模糊。腦精神異常的人比較有可能記憶錯亂吧!我想我們大可相信自己的記憶,這些記憶來自真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