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一開始快速地重述上次課程的重點,提到幾篇備忘錄字數太少,有聽不一定有懂,透過書寫記錄,我們可以從另一方去探測自己,有時候,以為自己知道,要書寫時卻發現自己沒那麼知道,或是發現自己還有好多問題,這周的課程結束後我深有所感。天氣很好,在外面上課很愉悅,不過好像沒有很認真的在聽課,回憶起來,空間好大好大,課堂只是畫面的五分之一,其他則有光、有樹、有小鳥還有許多路人和大大的建築物,要專心把角落那團人的聲音放大固然吃力,而放大後卻畫質不佳,一個字也打不出來。書寫的過程轉換時間比較長,所以更會面臨時間順序的問題,在我們的想像中,可以一次畫出七彩虹,但打字卻只是一點一點色塊的累積,因為是備忘錄的關係,非得緊抓著某個記憶路線走下去,成形的過程扭扭捏捏地想待在一個安全範圍裡,卻有恐喪失腦子裡真切的想像,當我們想要還原現場時,免不了像警方辦案那樣死板板。能力不足下,我繼續彆扭。透過備忘錄,我們可以知道彼此所裡解的,以及沒有理解的,更有助於課程的推動。發洩的慾望沒有窮盡的時候,只不過要不要用、常不常用罷了。
書寫外,說話也很有趣,他可以很單純直接,也可以盛裝打扮。和他人對話時,常常不經意地嚇到自己,像是說出了自己從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突然覺得自己原來這麼聰明,又或依著對象不同,語調、用詞、主題、方向便改變,更駭人的是發現自己的醜陋,體會到自己的組成如此不協調,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自己的意識與行為透過言談在生活中赤裸地分裂,言語下藏有慚愧、心虛,而見某些裂縫不顧又完全沒有悔過之心,我只能說自己臉皮不太薄,等待報應的過程就去散個步,評估看看自己斤兩夠不夠。這種分裂消耗時間,久了玩不起,一如上課所提的統一性,我想,不管自己的決定如何就還是老老實實地認了吧!最怕的就是無法確定自己的心意,怕東怕西。這次上課我們大多沉默,我自己想講也不知道要講甚麼,在這莊重的殿堂裡似乎不得輕意冒犯,讓人非得認真思考後開口,如果不知道該怎麼思考,也就不知道該怎麼說話。我像是被害者那樣,無辜地杵在那任人宰割,而我確實當自己是弱勢,基於無知而膽怯。確實,我這次真被撕得粉身碎骨,想要一頭栽進水裡流向他處。那些殘酷的事實讓人百口莫辯,這麼袒露地揭發難能可貴,生活裡很少可以得到這麼真切的巴掌,頂多拍拍水看是甚麼東西堵住了,很少人願意伸進去挖。
一位同學在備忘錄裡引用到:「pina所關心的不是舞者怎麼動,而是甚麼讓他們動。」推動創作的力量便是深刻的關心,對人、對事、對物,隨著精確的掌握,除去枝微末節,pina創造出時代與永恆兼具的作品。經驗是創作的糧食,關切是創作的動力,日月更迭,分分秒秒的時間單位裡,我們消耗著熱量呼吸運動著,使用感官經驗生活,儲存了好多片段,真實與否誰知道,總之,我們收藏豐碩,依著不同時間,我們為那些經驗配上不同的顏色,使用不同的語調去陳述。而當我們想要成全創作理想時,達到準確的技術不可或缺,否則一如荊軻刺秦王,太史公嘆其技術不足而失敗。創作上,我們得不斷地增加自己的技術,徒有理念而手足無措也無可奈何,同時,也得減少感受世界的干擾。當前的生活要求高效率,許多事物不斷地被業者濃縮,讓我們活在充滿綜合維他命的世界裡。iphone在手,人和人之間已經沒有甚麼交集了,小小的螢幕裡是更迷人的仙境,所在之處無關緊要。語言是業者的一大利器,簡白詞語清楚地傳達目的,快速、低卡、有機、美白等,這些由主流所塑造的觀念經過商家行銷,在美麗的包裝下,狠狠地掃去自主思考的機會,在加上所謂的代言,不過是利益交換下的名份次方。營利之中無道德可言。權貴者是永遠安然的圓心,隨著他們對於效能的索求,他者在向心與離心間苟存,人的價值在哪?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到底從何而來?其中,有多少是被填鴨?而有多少是由己而生? 羅智成的齊天大聖詩篇裡,孫悟空是一座頑石,他孤獨自負因為他自由,孑然獨立任性猖狂任人唾罵,對抗明顯的優勢說不出的敬意,可惜因為知識的侷限他愚弄了自己。天神們耀武揚威卻湊在一起惺惺相惜,利益關係下,小人同而不合,則君子合而不同。即使面對權威,我們也該獨立判斷。
感受世界的干擾不但在於物質更是存於意識裡,何為干擾則視感受的目的而定。平常我一進房間沒事就放音樂,不然總覺得空空的頗無聊,放著背景音樂活動起來也挺快活,可是,這堂課結束後我開始不自行撥放音樂,發現其實也不那麼無聊,漸漸地開始習慣環境音,於是我聽到越聽越多聲音,這段期間,我發現某些情境下意識會喚起某些歌,聽到有些歌會喚起一些記憶,這些都是很自然的經驗聯想。音樂很能討好人心,多數時候像是藥丸那樣治癒情緒,可以讓人清幽、快樂、亢奮、憂鬱自行選擇,但是當我難過時,我真需要一首歌來帶給我快樂嗎?外物介入皆如藥物,因為某個原因而選擇了某個方式對應,於是它蓋過原因使之導向他處,方式很多種,在經驗聯想的檢視下,過於含混的方式讓外物成為主宰者,自身意識沒有太大自主性,總是不由自主。我將手機裡的臉書應用程式刪除,對於iphone這便利的方式,我想我該適量使用,否則成癮。意識中的干擾源於物質與生活形態下產生的情緒起伏,像是我最近忙於辦系上演講,不斷與演講者來信,電腦和iphone讓我收信方便,卻讓我心裡的時間軸跑得太過急躁,深怕錯過任何消息,我不由自主地在一天內開數次信箱,定不下心。第一堂課關於回想石陣的過程,我很難想像到中央山脈至嘉南平原這麼廣大的空間關係,一方面是知識的侷限,一方面是視野的侷限,外物的干擾容易遭致近視。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求道過程一如創作忠於意念,得減少干擾。
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裡提到意象言三者關係,言傳喚象,而象傳喚意,因而從文本的「言」至「象」而理解「意」。在易經裡,爻卦象之「象」透過爻卦辭之「言」表態,而「意」由「象」生,對王弼來說掌握「意」最為重要,其餘者象、言皆可忘之,不應執著於次要者。不論媒介是甚麼,產物的背後都有其意圖,對於創作者而言抓準意念,找到適合的方式將其轉換為形象,對於閱讀者而言,則透過形象體悟意念,溝通的過程每一環皆重要,如果沒有媒介我們無法傳達,剖開媒介可知其運作模式,但沉溺於解剖而回不了神,則會錯失真正的核心,不斷地解釋不如用心體會,我們永遠都要朝遠方看去。不同的時間點會有不同的體會,在某些時候,這些媒介是珍貴的,他喚起不同的意念風味。要是純然活在意念之中,那們生活一定是簡樸的,基本需求外甚麼都不用了。意念無形無象,在繁複的象徵、譬喻、借代關係下,產物以各種姿態帶著不同的意念降世,我們因個人需求選擇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