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設計展覽的經驗很少,在台灣,只有過去幾場世貿的大型展覽,還有最近的這場。老實說,我不太喜歡。這些設計展的呈現方式主要是透過現場擺設在加上文字敘述,少數有搭配影片,是很傳統的博覽會形式。閱讀這些展覽時,對於物件的存在常常沒有辦法很直接的理解,不論是展覽想要呈現一個演變過程或者單件作品功能,都必須透過說明牌。如果說展覽的目的只是讓人們親自看到這些作品的話,那好,這些展覽都達成目的了,他們在裡頭堆放置一堆確實存在的作品,但也只不過如此而已。我覺得這些展覽很有夜市的味道,各式各樣的小吃攤們,在稱為夜市的區域裡各自營業,畫地為王,食客來了會自己邊逛邊找想吃的。
閱讀,是一個去意會、知覺的行為,一如感官,可見,閱讀的方式有很多種。當我們想要呈現甚麼東西時,必定有想要告訴群眾的事情,有其目的性,所以,溝通的成功與否就全仰賴呈現者的規劃了。最近,我在一門旁聽的課了解到一件事情,那就是,當一位藝術家和一位考古學家,皆想呈現歷史過去時,他們的方式及成效可以是大相逕庭。猜猜看,哪個角色的人會表現的比較引人入勝,為什麼?同樣的元素,安排的方式不一樣,閱讀的方式就改變了,從而影響到人們閱讀後的理解深度。而像這次的設計展覽,我想,因為陳列以及場域規劃的關係,作品本身較處於被動的一方,作品躺在那不會主動的刺激觀眾,無法進行主動的溝通,何況整體。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這些物件一個個躺在那裡時,除了觀看他的存在之外,還可以看到甚麼?
松山菸廠的空間多為狹長形,展覽空間的規畫擁擠,加上人潮眾多,在這一條條的長型工廠裡,人們就像彈珠台上的彈珠一樣,好像去哪都不是,看展過程有些為難。免費入場雖然是種福利,但我個人寧願花點錢換得較優的看展環境。免費入場也許吸引了反正沒事就來看看的民眾,透過這點,讓更多民眾有機會一窺設計在搞甚麼,我想這也是個不錯的方向。不過,由這點延伸,很遺憾的是我覺得這回世界設計大展,尚停留在基礎的回顧,並且是略提一二的回顧。沒辦法,設計史的脈絡我們國家壓根沾不上邊,辦這樣的展覽其實也很難有所謂的交鋒,主題只是取好聽的,以利提振氣勢。我們不及偉大設計史中的重量國家,有著過去穩健的法展脈絡,這些經典名品根本沒有再度展出的必要,除非是以參觀動物園心態,讓小孩子看看甚麼是獅子之類的,否則,七零八落的參觀不如出國全觀,不如自行閱讀理解其發展。
台灣有甚麼東西可以和人交鋒?我們的的確確在設計這領域有諸多人才在努力著,並且也陸陸續續結果。但是,談到交鋒,我們有這個本嗎?屬於台灣文化的東西到底是甚麼?想像一下,台灣的氣味是甚麼?台灣的顏色是甚麼?台灣的聲音是甚麼?台灣的人民如何?建築如何?特色如何?我們的確有屬於自己的調子,只不過似乎在這個國家裡並沒有被明確的理解,我相信大眾是模糊的。如果自己都無法了解自己,憑甚麼和人鬥?如果沒有源頭的話,胡亂的發展也許可以做出屬於自我的東西,但我相信很容易帶有別的文化的影子,畢竟我們深深陷於全球化的世界中,我們大可不必這麼愛國,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我們都可以是獨自的個體,不過要是如此,這未免也太感傷了。
總之,這個展覽是國對國的方式在呈現,我們沒有脈絡,那麼,有屬於自己的精神嗎?我們確實有許多作品可以派遣出來一樣又一樣地出征去,雖然我並不清楚戰績如何,但是那是否有屬於自己的氣味在?是否有自己的價值觀在其中?而那個自己的是自我,還是我們?而那個價值觀是承接於哪裡?在我看來,像我們這樣的位置很容易承接別人的文化發展下去,就像新生兒一樣,出生後就開始在當代世界社會化,可惜的是我們並不是新生兒,我們是遲緩兒,學習這件事沒人會阻止,也許是時間的問題,在未來,可以有我們自己的調調嗎?這樣的話,交鋒前夕,我們彼此都會有等價的重量,並且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辨別出自己的骨肉。
一個文化的精神也不是說有就有,也不是某人訂了就有,而是需要大眾的認同作為依歸。領導者若沒有察覺得這個氛圍將不易成效。大眾要是無法自覺自己的位置也只會讓大局更加渙散。一顆一顆星的亮起,有一天會有滿天的星星,看到那些為這塊土地努力的人們總是令我感動,他們皆積極的在表現自己,也許最後,那麼多個自己會成就一個民族。我們不可能永遠活在個體之下,當我們回溯自己的生命時,一波又一波的牽動起整個家族、環境、文化、民族、國家。最基本的,我們都是從兩個生命體的交融而產生。
最近我對原住民特別留心,其實從以前我就很喜歡原住民文化,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根源,何況他們的傳統觀念是尊敬自然,有別於現代我們所習慣的污穢城市,最近看discovery談關於鄒族的現況,這樣的觀念還持續著。雖然我不清楚原住民文化是何時開始活躍起來的,不過我總覺得最近特別頻繁。不論如何,這情形讓我很開心,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出自於自己的根源,很真誠,很紮實,很有力量。商業化的主流是大眾所熟知的,但是這樣的主流文化除了流行之外,業者賺錢之餘,創作者有多少是擁有自己的根源與脈絡?而且,真實嗎?總之,我想要講的是,面對這個情況,我自己的根源是甚麼?大多數的台灣人不像原住民那樣有紮實的根,那麼我們到底是甚麼?我很期待未來,卻也很害怕。我們對於自己的過去是模糊的,這樣對嗎?在未來,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的位置?